“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元江印记 快资讯
2023-05-30 21:51:46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禾下乘凉梦,五月稻花香。5月22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两周年的日子,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有一位71岁的傣族老人带着深切怀念,回顾了他与袁老在一起开展杂交水稻育种的难忘经历。

白世祥翻看当年详细记录杂交水稻育种试验的笔记本。


(资料图片)

每到元江坝子稻花飘香的时候,红河街道桥头社区曼费小组的白世祥老人总要拿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一页页地翻看。本子上详细记录着杂交水稻育种试验的数据,也记录着他与袁隆平的忘年友谊。

时光回到1975年,当时,白世祥在桥头大队担任农科员。那年春天,袁隆平和他的科研团队来到元江开展元江野生稻和普通水稻杂交实验。为了做好保密工作,特意选择在白世祥家的土撑房房顶进行培育。在40多天的时间里,白世祥与袁隆平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大家的精心照顾,成功培育出260千克杂交稻种苗。

随后,这批种苗在元江推广,为袁隆平到海南开展“南繁育种”水稻杂交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白世祥说,为了提高单产、提高产量,这个笔记本详细记录了当时对于秧苗成长过程的观察。在袁隆平的指导下,亩产多数超过千斤。

记录着杂交水稻育种试验的笔记本。

从1975年上半年至1976年底,白世祥跟随袁隆平的科研团队工作了一年半的时间。作为袁隆平在元江的“大徒弟”,袁隆平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科研态度,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做事原则给白世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了科研,袁隆平还与当地群众一起劳作,每当遇到技术问题时,袁隆平都会第一时间提出解决方案并亲自示范。时间已过40多年,当地傣族群众仍对这位“泥腿子”科学家记忆犹新。

曼费小组村民刀会仙说,当年我三十七八岁,袁隆平来教我们栽秧,很有耐心。

据白世祥介绍,在元江的实验结束后,袁隆平曾动员他一起到海南参与杂交水稻实验。但由于各种原因,白世祥没有继续同行。留在元江的白世祥先后担任了公社会计、村民小组长。无论在哪个岗位,只要有机会,他都会为乡亲们提供技术服务。

白世祥说:“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实现袁隆平对我的期望,永远把科技搞下去。”

技术人员在实验基地观察野生稻生长。

为稻粱谋,为民生计。

袁隆平的“种子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如今,依托国家普通野生稻元江保护区和元江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一代代的科研人在元江热土扎根,沿着袁隆平的脚步,坚持不懈,倾力守护着野生稻种质资源,不断进行科学探索,为水稻育种提供优良基因。

标签:

最后一页
焦点播报:airpods亮橙色灯是什么意思(airpods亮橙色的灯什么意思)

精彩推荐

资讯News

  • 聚焦Policy